兰州歌舞剧院创排的大型舞剧《大梦敦煌》于2000年4月首演,先后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舞蹈“荷花奖”、文化部“文华奖”、第四届敦煌文艺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2005年1月又荣登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工程榜首。2009年荣膺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甘肃省秦剧团创排的大型眉户剧《思源》获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综合演出一等奖和28个单项一等奖、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银奖、第三届敦煌文艺奖一等奖。
甘肃省话剧团创排的大型话剧《兰州老街》于2001年首演,获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学金奖、第十届“文华新剧目奖”、“文华编剧奖”、第十五届曹禺戏剧剧本奖。
甘肃省话剧院创排的大型话剧《兰州人家》于2002年首演,获甘肃省第二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敦煌文艺奖一等奖、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八届中国戏剧节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
甘肃话剧院创排的大型话剧《老柿子树》于2003年首演,获“第十一届文华编剧奖”、“第十一届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第七届中国艺术节观众最喜欢剧目奖”、“文化部第十一届文华奖获表演奖”等奖项。2007年拍摄成20集同名电视剧。
天水市秦剧团创排的大型秦腔《山里红》于2004年首演,获第三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第五届敦煌文艺奖二等奖。
镇原县艺术团创排的大型陇剧《绿叶红花》于2005年首演,获第八届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剧目金奖。
甘肃省陇剧院创排的大型陇剧《官鹅情歌》于2006年首演,获得全省新剧目调演20项一等奖、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该剧还入选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资助剧目。2009年获文化部保留剧目大奖。
甘肃省京剧团改编自同名经典舞剧的大型京剧《丝路花雨》于2006年10月首演,获得第十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一等奖”、中宣部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
甘肃省秦剧团创排的大型秦腔《大河情》于2006年首演,获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评比展演”荣获二等奖、第四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第六届敦煌文艺奖一等奖。
兰州戏曲剧院移植改编的大型秦腔《曹操与杨修》于2007年首演,获第四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第六届敦煌文艺二等奖。
甘肃省陇剧院创排的大型陇剧《苦乐村官》于2008年9月首演,获得全国第三届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南北片)二等奖、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特别奖”、“文华作曲奖”、第六届敦煌文艺奖一等奖。2012年1月,《苦乐村官》成功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项目。
定西市秦剧团创排的大型秦腔《百合花开》于2008年首演,先后荣获2008西北五省区秦腔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导演、作曲、表演一等奖。2009年9月,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甘肃省秦剧团移植改编的大型秦腔《锁麟囊》于2009年首演,获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第七届敦煌文艺奖一等奖。
天水市秦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创排的大型秦腔《麦积圣歌》于2009年10月首演,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第五届秦腔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第七届敦煌文艺奖三等奖。
甘肃省歌剧院创排的大型音乐剧《花儿与少年》于2009年首演,获第七届敦煌文艺奖一等奖。
甘肃省话剧院创排的大型话剧《兰州好家》于2010年首演,获第六届敦煌文艺一等奖。
由镇原县艺术团创排的大型陇剧《古月承华》于2010年首演,获第七届敦煌文艺奖二等奖。
甘肃省话剧院创作排练的大型话剧《上南梁》于2011年首演,获第七届敦煌文艺奖一等奖。
甘肃省陇剧院创排的大型陇剧《西狭长歌》于2011年首演,获第七届敦煌文艺奖二等奖。
天水市歌舞团有限责任公司创排的大型话剧《邓宝珊将军》于2011年首演,获第七届敦煌文艺奖三等奖。
甘肃省京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创排的大型京剧《草原曼巴》于2011年首演,获第七届敦煌文艺奖三等奖。
靖远县益众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创排的大型秦腔《靖远起义》于2011年首演,获第七届敦煌文艺奖三等奖。
甘肃省话剧院创排的大型话剧《天下第一桥》2012年6月首演,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优秀剧目奖、“金狮奖”,并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11-2012年度)资助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