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文化资源

发布时间: 2014-07-09

 

甘肃省庆阳市文化资源

 

黄帝

周祖陵森林公园

北石窟寺

梁革命纪念馆

 

 

庆阳古为华夏始祖轩辕黄帝部落的发祥地。夏代,周先祖不窋于地(今庆阳、宁县)始建邦国。商周至春秋战国,先后建有荤粥、国、鬼方、羌方、义渠、彭卢、郁等方国。秦代属北地郡,下设县。汉代设北地、安定2郡,下设县,并有上郡数县。魏晋时期,大部分地方被少数民族部族占领,只在南部设有郡县。南北朝时期,区内建置多变,辖域无常。隋代,设弘化、北地、安定、平凉4郡,辖14县。唐代,设宁、庆、、原4州,辖18县。五代时,宁、庆、原、衍、环5州并存。宋代设宁、庆、原3州和通远军,辖11县。金代有1410县。元代有13州。明代有114县和平凉府镇原县。清代有114县和董志分县及镇原县属州。民国时期,初为陇东道,辖区内6县。1936年后,全区分为陕甘宁边区陇东解放区和国民党甘肃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区。国民党辖区设8县。陇东老解放区设有两个分区,其中陇东分区辖6县,关中分区在区内辖2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庆阳专员公署辖7县,县下设区、乡。195510月庆阳专员公署撤销,并入平凉专区。1958年区内7县并为4县。1962年平、庆两专区分设,恢复为庆阳专员公署,区内复为7县,县辖人民公社,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1978年改为庆阳地区行政公署。19833月,公社改为乡(镇),大队改为行政村,生产队改为自然村。20028月撤销庆阳地区,设立地级庆阳市,辖西峰区和庆城、宁县、正宁、合水、镇原、华池、环县7县,116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56个社区,1262个村民委员会,8951个村民小组。

庆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远在2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7000多年前,蒲河川谷就开始了垦荒植谷的早期农耕。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已从事种植、畜禽饲养、制陶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活动。

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境内桥山(即子午岭)一带活动时,同北地人伯论,形成《祝由科》,进而被整理成《黄帝内经》,后世尊岐黄为医学鼻祖,称中医为“岐黄之术”。黄帝还命伯“作镯铙、鼓角、灵、神,以扬德而建武。”黄帝原冢就在境内“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

夏商时期,庆阳属禹贡雍州之域,周先祖后稷子不窋失官后,率族人“奔戎狄之间”,教民稼穑,树艺百谷,延续了十几代人的安定昌盛,开创了华夏农耕文化的先河,史称“周道之兴,始于庆阳”。

西周时,屡屡兴兵戎狄,庆阳成为边陲要塞。东周以来,西戎强盛,逐渐向东扩展,雄踞庆阳,建立义渠戎国,历时数百年,农牧并举,商业贸易兴旺。史载北地大畜牧主“乌支畜牧,及众,斥买,求奇物,间献遗戎王。王什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秦始皇帝令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秦灭义渠后,置北地郡,筑长城,修直道,通九原,使庆阳成为辅翼咸阳的军事要地。

汉代,庆阳“北控羌胡,南辖关陕”,“西有羌中之利,北有狄之畜,畜牧为天下饶”。在维护统一,抗击匈奴的战争中,丞相公孙贺文武兼备,政绩然;骠骑将军公孙敖,出北地转战2000余里,历经许多重大战役,屡立功勋;义阳侯傅介子,智斩楼兰王,打通了丝绸古道;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智勇双全,讨至单于,取得辉煌战绩;材官将军李息等,功绩卓著,炳耀史册,赢得了“关西出将”的美誉。东汉时期,庆阳羌民两度起义,在北地建立了滇零政权,沉重打击了豪强地主的残暴统治。思想家王符,隐居临故里,著书立说,针贬时弊,阐发治国益民之道,其《潜夫论》是我国古代一部名标青史的哲学著作。

魏晋时期,境内匈奴、鲜卑、、羌等各族人民与汉族互通往来,互相学习,共同繁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融合。其间,文臣、武将、学者辈出,宁县傅氏家族史册有名者达50多名,傅玄、傅咸父子著述“数十万言,并文集百余卷行于”。皇甫撰成的《针灸甲乙经》,南北朝时传入日本和东南亚,誉驰海外,堪称中医学宝库中的瑰宝。

隋代,庆阳属依诏置乡里长,“使治民理辞讼”,“轻徭薄赋,以致北地、安定、弘化三郡民将休养”。“百姓性犹质直,崇尚俭约,习仁义,勤于稼穑,多畜牧,少有盗寇”。生产发展,社会安定。开皇十六年(596年),“隋废合川镇,以庆美取其嘉名,置庆州”。帝大业年间,更名为弘化郡,沁源公虞庆则屯兵于此,戌边防突厥,破敌10余万,保持了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定。

隋末唐初,薛举及其子薛仁杲兴兵据陇,秦王李世民率军转战于、宁、庆,收复陇右。并以庆州为根据地,大败突厥兵,稳定了唐王朝的西北边防。中宗年间,宁州刺史狄仁杰“德政蜚世”,“郡人勒碑以颂”。“安史之乱”中,唐肃宗曾驻彭原,召集天下兵马,平息叛乱,恢复统一。至于五代,朝旗夕帜,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十月,“庆州党项野鸡族以不堪苛政,群起反抗”,屡败官兵,显示了古代庆阳人民不屈不挠,勇于反抗残暴统治的精神。

宋、元时期,庆阳位处宋王朝的边关前哨,范仲淹知庆州,屯田边,约和诸羌,抵抗西夏,安边抚民,鼓励农牧,开放关市,倡导交流,促进了西北地区民族的大融合,留下至今被人们赞颂的业绩。元代以后,庆阳府归陕西布政司管辖。

明代,庆阳教育特别发展。在历次科举中,进士及第者数以百计,为历代最多。“赋有异才”的李梦阳,是明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前七子”领袖,一生写了大量诗文,所著《空同集》,是我国文学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清圣祖康熙三年(1664年)庆阳府划归甘肃布政司管辖。清末,董福祥、张俊曾率“董字三营”,在抗击沙俄侵略、收复失地、平定阿古柏入侵和抵抗八国联军的斗争中,战功卓著,官居提督,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将领。191111月,宁县哥老会“管事”彭四海、汪兆黎等聚众4000人,在湘乐莲池发动起义,打击豪强,响应辛亥革命。

民国初,庆阳境内战祸频仍,兵燹迭遭,封建军阀巧立名目,强取豪夺,使广大人民不堪重负,遂掀起了抗捐抗税和反帝反封建的高潮。1915年,宁县人民包围县城,提出“反对新税,归交农具”的口号,点燃了农民革命的烈火。庆阳、合水、环县、正宁、镇原、泾川等16县农民用“鸡毛传贴”,纷纷响应。环县张九才领导的农民起义,势如破竹,波及陕甘。合水、正宁和宁县平子镇农民的“缴农”斗争,风起云涌,谱写了陇东地区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新篇章。这一时期,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也开始觉醒,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慕寿祺“学富五车,才储八斗”,呼吁“培养实用人才”,改良教育,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平生著述29部,被列为甘肃文化名人。赴美留学生、博士赵元贞潜心地质,决心改变祖国贫困落后的面貌,为普查和勘探我国西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历尽艰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境内留存的许多文物古迹,闪耀着古代庆阳悠久历史和人民勤劳智慧的光辉。发掘于庆城县三十里铺侏罗纪晚期岩石层中的“环江翼龙”化石,为世界所瞩目。在合水县板桥发掘的第四纪早期“黄河古象”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时代最早、个体最大、骨骼最完整的一具。我国第一块旧石器出土于华池县赵家洞洞沟。新石器时代的仰、齐家文化等遗址984处。战国秦长城、直道、烽燧遗址更是庆阳人民勤奋勇敢的见证。

汉唐以后,古迹颇丰,石窟寺69处,墓葬583处,土建筑175处。开凿于北魏永平二年的北石窟寺现存窟龛295处,石雕塑像2125座,规模宏大,造型优美,为甘肃四大石窟之一。唐至明代古塔有15座。宁县政平唐塔、环县宋塔巍巍峨峨、气势雄伟。华池县双塔寺的两座宋代石造像塔,通体浮雕佛像4100余身,排列密集,雕作精致。庆城的周祖遗陵,普照寺大殿和“周旧帮”牌坊都闻名于世。悠久的历史就了庆阳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化。香包、陇绣、民间剪纸、道情皮影和陇东民歌堪称庆阳“五绝”。皮影雕刻精细,造型质朴,曾出访意大利,享誉国内外。剪纸图案丰富,风格古朴,以反映丰富原始图腾文化和古老民俗而备受文化界的青睐,曾吸引海外友人来访。陇东道情高亢明快,粗犷悠扬,五十年代被定名为“陇剧”,成为祖国艺苑中的一朵奇葩。陇东民歌缘情而唱,乡情浓郁,其中《军民大生产》、《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等蜚声歌坛,历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