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鹏:做深耕时代沃土的“记录者”

发布时间: 2022-09-19

【文艺家名片】

赵国鹏,男,汉族,生于1972年,籍贯甘肃省临泽县,甘肃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兰州广播电视传播中心艺术总监、专题部主任,西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裕固族研究学会副会长。

 
【文艺成就】

长期从事纪录片的拍摄和创作。音乐电视作品《西至哈至》(裕固族题材)获全国第十届少数民族题材电视骏马奖;纪录片《杨琴的婚礼》等3部作品获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纪录片评选活动人文类长片入围奖,同时获2011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玉昆仑”奖国际纪录片人文类长片入围奖、第七届中国影视人类学学术研讨会优秀影片奖、全国民俗影像作品奖银奖;纪录片《冬季牧场》获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俗影像作品奖;纪录片《耶什格岔的春天》(裕固族题材)获2015北京电影节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展 “中国民族博物馆永久收藏铜奖”,是第一部被该馆收藏的有关裕固族的纪录片,该片同时获21届中国电视纪录片长片好作品奖;《白雪覆盖下的乌拉金》等5部作品获甘肃敦煌文艺奖,《不容忘却的历史》等 2 部纪录片获甘肃省电视金鹰奖纪录片一等奖,《天边彩虹》等多部作品获甘肃广播影视奖一等奖;纪录片《天边彩虹》等作品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纪录电影《踢球吧 孩子》获32届金鸡奖最佳纪录片提名,这是甘肃电影首次获此殊荣;《四十年四十城——兰州造》获首届(2017-2018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大奖(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裕固族民歌档案》等3部影视作品正式出版发行。

 
【代表作品】

《情系山河》

《踢球吧 孩子》

《春归金城》

《刘尔炘》

《明月何曾是两乡》

 
【业内评述】

做深耕时代沃土的“记录者”——访导演赵国鹏

 

赵国鹏是一个说话行事朴实低调,但内心却有着丰富想法的人。交谈中更加感受到,他的内心决然不似外表那样波澜不惊,俨然充满了对社会和生活的强烈关注。

在2017年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他得知有一群来自榆中中连川的乡村孩子要去英国进行足球培训,于是萌生了拍摄的想法。“纪录片赚不到钱,票房低下,但是总有一些人特别喜欢,并且执着于此。”回忆起当年的这次“冲动”的行为,赵国鹏心中并没有丝毫的后悔,只是流露出些许的感慨。他平静地说:“这部《踢球吧孩子》是没有任何外界投资的,一直都是我和团队在用单位的一点积蓄在拍摄,非常冒险,我的压力也非常大,好在最后取得的成绩还算不错。”第32届金鸡奖对获提名奖的《踢球吧,孩子》给予了“很励志、很打动人心的纪录片”的评价。“拍摄期间,我们住在中连川学校的一间大教室里,从大雪纷飞的春天,到暴雨如注的夏天。原来的设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推翻重建,拍摄之前所有的想像都在拍摄中崩塌。”十分善于自黑的赵国鹏,用一种闲聊的方式,将自己当时内心储存的感动娓娓道来。风雪中抱着饭盆打饭的孩子、窗台上落满了雪花的红色球鞋、跪在地里种百合的农民、比川区迟一个月才开放的山杏花、还有半山腰用松树种出来的巨大的“梦”。每天晚上回看素材,赵国鹏都为这样的画面激动着。“我在拍摄中并没有很多主观的引导,更多的只是生活流的一种记录。”赵国鹏感慨地说:“主人公的人生轨迹是具有多种可能性的,这也正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比如像马校长这个人物,以偏远山区小学校长的身份,关心着整个中国足球的发展和前景,这令我非常震撼。”

2019年春天,赵国鹏接到了拍摄纪录片《刘尔炘》的任务,当时他并没有感觉到拍摄的特殊,觉得就是一部普通的历史人物纪录片而已。但事实上,他和剧组都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拍摄。

“在前期采访中,接受采访的都是学富五车的教授,以我粗浅的学养和他们交谈,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赵国鹏在言语中从来都毫不掩饰,哪怕这“不足”实际上本就是平常人的常态:“好在教授们并不在意,对果斋先生(刘尔炘)的敬仰,几乎贯穿在所有人的谈话中。而这种态度,比他们的论文更加深刻地影响到了我拍摄这部纪录片的态度。”

最终,这部作品撷取近代甘肃文化名人刘尔炘在思想、教育、公益三方面成就,大量吸收学术研究成果,采用剧情电影般的情景再现+真实电影手法+专家解读+画面配解说等多种纪录片表达手法,营造了历史事件、主人公表达、现实事件三个叙事时空,对刘尔炘的一生进行了全景式回顾。

“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八十多年了,但他倾注在五泉山的一腔深意和希望至今长存。”他由衷地说。

从2020年初到2021年年底,赵国鹏作为导演,和团队一共完成了3部体量较大的纪录片作品。一是反映兰州抗疫的《春归金城》上、下两集,70分钟;二是反映东西部扶贫协作的3集纪录片《明月何曾是两乡》;三是建党百年献礼纪录片《新时代的我们》15集,每集30分钟。三部纪录片播出和推广后,收到了良好反响。

“通过这些作品的创作,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重大主题纪录片要想实现艺术创新,要想让主旋律表达深入人心,让普通观众喜闻乐见,最核心的是要把重大主题创作作为创作者的艺术自觉。”多年的专注,让赵国鹏在纪录片创作领域收获了不同于他人的深刻认识:“一定要精准把握时代脉搏,提前谋划,让创作与时代同频共振。在重大历史节点进行纪录片创作,是纪录片人必须承担的责任。作为纪录片创作者,应该旗帜鲜明地把重大主题创作作为选题的主要方向。”

“想要拍好一部主旋律纪录片,有宏大的思考是必须的。”他告诉记者:“但是一定要脚踏实地,踏着泥土,从最小的入口,最具体的人,最真实的事情出发去做。这个很重要,我们有时候会很急于表达,可能反而会产生那种无所适从、无处下手的感觉。其实,你只要打开镜头,面对每一个人,任何时间,你的纪录片故事都可以开始。”

“优秀的影片必须要学会选择和舍弃。”赵国鹏认为:“当你选择的人物或者故事情节不符合整个故事的运作和完整性时,这就要考验你的思维敏锐性和生活阅历。你应该让你要表现的影片内容和故事情节符合观影者的内心真实感受,做到深入人心。当我们在拍摄纪录片时必须要去从中提炼关乎人生的意义,关注人物的命运和困境,用视听语言去展现他的快乐和忧伤。”

当交谈到了尾声时,赵国鹏眺望着黄河,平静地说:“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沃土上,如何生产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优秀纪录片作品,无它,唯‘深耕’耳。”(采访人:李超,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甘肃省电影家协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