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晖:对话乡愁

发布时间: 2022-12-15

【文艺家名片】

肖永晖,男、汉族,甘肃金昌人,中共党员、西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现供职于金昌市自然资源局。中国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建筑与园林艺术委员会会员、甘肃省民协第六届理事会理事、甘肃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作协会员、金昌市民协主席。 


【文艺成就】

从事新闻宣传、民俗文化研究和非遗保护工作30多年。担任过《金昌广播电视报》编辑部主任、《金昌民俗》杂志执行主编、金昌市作协副秘书长。2016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非遗保护工作队伍培训班”结业,受聘为“读者集团”研学旅行专家。 

在《文艺报》《非遗》《陈列与艺术》《民间文艺》《民间文艺通讯》《寻根》《人文地理》《神州民俗》《陈列与艺术》(南京博物馆馆刊)《广播影视管理文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端午》《河西走廊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文苑》《甘肃文化》《甘肃视听》《报业之窗》《甘肃科技报》《读友报》《金昌日报》《当代金昌》《永昌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三辑)《西风》等国家及省市刊物发表论文、诗歌、散文、评论等100多篇。 


【代表作品】

在金昌非遗馆为群众讲解金昌非遗文化

在金昌市博物馆与中央电视台节目组合影

在北京参加中国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与少数民族代表合影

参加“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与金昌民间艺术家合影

与金昌民协“一坊四室”培训基地艺术家合影

在金昌电视台演播室录制“虎年”春节节目

【业内评述】

扎根沃野显担当 彰显民艺展风采
 
肖永晖出生在甘肃永昌,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报社、金昌电视台、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市自然资源局工作,从事民间文艺研究30多年。本着对金昌民俗文化的执著探求和满腔热血的坚守执念,他尽量让金昌地区流失的历史再次对话乡愁的记忆,让看得见的生活再现金昌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对话乡愁——金昌民俗文化研究》(39万多字)一书,已在兰大出版社审稿出版。
田野考察、村落漫步、倾听乡音、查史阅典是他从事民俗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
多年来,他被聘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交流工程——“永昌万字灯俗”民俗专家,全面负责承担口述文字稿的编辑、审校及文献片、综述片的文案撰写、审片等工作(2020年本项目荣获国家非遗司优秀奖);负责规划打造了金昌博物馆“金昌民俗文化展厅”、“边洼里民俗村”“永昌钟楼小吃城”等民俗文化项目;负责国家开放大学(甘肃)--《金昌特色文化述要》第三卷编纂。荣获全国非遗保护论坛(德清)论文三等奖,荣获第九届、第十届“金星奖”民间文艺一二等奖,荣获全市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荣获金昌市宣传文化精品创作成果奖——“金昌文艺奖”。他的数篇民俗文化和非遗研究论文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数十篇专题民俗论文在中国民协、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海南省民协、河南省民协,四川阆中市民协、广东汕头市民协等地进行现场交流。
四季轮回、岁月更替,看花开花落,经冬去春来。金昌地区的民俗现象、民俗种类繁多、千差万别、淳朴厚重,犹如泥土和空气一样深植在他的日常生活中。
担任金昌市首任民协主席后,他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思路,率先垂范、积极引领。组织民间艺术展览活动80多次,组织非遗保护志愿服务活动50多次,带头参加各种文艺志愿服务活动100多次,积极参与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国家博物馆等非遗抢救性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金昌市民间文化进校园(“一坊四室”)培训基地一处,打造民俗文化传习基地五处,在金川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手工艺术坊”三处,树立起金昌民协“民间文化进社区”品牌。“一坊四室”也被市教育局评为金昌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活动一等奖,其中“泥塑科目——丝路非遗工坊”被甘肃省教育厅评定全省首批中小学生艺术培训基地。
在他的带领下,协会会员积极参加金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点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成功在金川区金芝里、金谷里、昌泰里三个社区分别打造文艺志愿服务工作室,培养社区文化志愿人员200多人,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活动20多次,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间艺术技艺、讲好金昌民间文艺故事起来积极的作用。
作为民间文艺工作领头人,他能够始终保持党员本色,身先士卒、勇于担当,特别是在抗击疫情工作中,冲锋在前,精心组织协会会员以艺绘心,以艺战“疫”,许多作品被有关媒体发布。从2020年开始免费为“逆行者”捐赠民间艺术作品10幅、为“五一劳动者”赠送作品传承民间剪纸20多幅,为一线工人赠送虎年作品50多幅,为社区群众赠送作品100余幅。他也被金昌市委宣传部、金昌市文明办评为“2021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最美志愿者”“2020年金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优秀志愿者”称号和金昌市自然资源系统“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和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称号。 (作者:宿浩军)

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推荐